松易涅

松易涅

原创作品遵循 CC BY 4.0 国际许可协议。All original works are licensed under CC BY 4.0. 博客/Blog: sungyinieh.com
email
follow

信息備忘錄V10

本期信息#

截取時段:25/02/05-11

關鍵詞:AI,反烏托邦,產業演化,經濟學,日本,社會結構,意識形態,中美關係,科技創新,李成,國際政治


信息流#

【冯象:全世界机器人联合起来 —— 新 “创世纪” 书 】#

(AI,反烏托邦)https://mp.weixin.qq.com/s/Wj4YL4CKwidIF3S3LWMAVw

人工智能,越是接近通用(AGI)而全面滲透社會生活、支配經濟活動、影響政治決策,就越沒有理由留在私人手裡,服務於資本的利益。
那麼,為何近來談論計劃經濟的可行性的,不是經濟學家或馬研院拿國家重大課題的教授,而是 AI 產業的頭面人物?因為資本家從來不信教條,他們明白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誠如愛因斯坦指出。
按資本的邏輯,放著物聯網大數據 AI 算法,誰不想計劃一下經濟?誰還會把市場交給 “看不見的手”—— 而非乾脆,放自己兜裡?

【日本的现代封建社会】#

(日本,社會結構,意識形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8014668/answer/3451254107

日本社會的多數都是過去的延續,而不是現代的新建,所以在我們看來會很神奇。日本社會的特點就是一個幾乎沒有被打破過的穩定的社會結構系統,這實際上是世界罕見的, 就連近代的改革革新,學習西方也沒能改變它,因為像我之前說的,它是一張大網,誰都不好去掉,不好破壞性革新。
日本的革新更類似於學新賣弄,西方傳到日本,然後一些日本人學去搞出幾個學派,然後自己閉門造車,幾代人後他們的 “西方文化”,就一點兒也沒了西方的影子。

【智能革命还是 “规模” 革命?—— 历史视野下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演化】#

(AI,產業演化,經濟學)https://mp.weixin.qq.com/s/yd5L_yHiNnY9p0roY4GRPA

從工業史出發,本文指出那些依賴規模收益遞增的技術,才有潛力演變為大規模通用技術,最終引發生產過程、經濟社會組織方式的重大轉變。傳統信息技術基於模板和規則實現智能,是勞動密集且規模收益遞減的。而基於深度學習的生成式 AI 恰恰具備規模收益遞增的特性,這將不斷為進一步投資和擴大市場提供激勵。在資本和市場的相互激蕩下,生成式 AI 技術可能是信息技術產業邁入大規模生產時代的起點。本文指出,在向通用 AI 技術轉型的過程中,真正決定各國成敗的,將會是能否建立起一套支持不斷投資通用技術的制度安排,最終讓全社會都能享受規模經濟遞增帶來的好處。

【人工智能不应成为资本的 “独角戏”】#

(AI,中美關係,科技創新)https://mp.weixin.qq.com/s/1zargsxQAMlkexXY8AhRyQ

發展人工智能應基於人本主義立場,即我們創造機器不是為了讓它像人、替代人,而是讓它幫助我們去做那些煩瑣、勞累、重複但又必要的工作,作為人的輔助角色。

【李成:我为什么辞任美国顶级智库,回到中国?】#

(李成,國際政治,中美關係)https://www.hnzk.gov.cn/zhikuyanjiu/19024.html

中國哲學家孟子講 “有恆產者有恆心”,表明特定社會中財產所有權與社會政治的穩定具有相關性。我認同將中美兩國的中產階級視為社會的穩定器這一觀點。美國內政以前曾經有過相當長時間的穩定,就是因為有強大的中產階級。而現在之所以出現問題,如前所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產階級萎縮。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