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易涅

松易涅

原创作品遵循 CC BY 4.0 国际许可协议。All original works are licensed under CC BY 4.0. 博客/Blog: sungyinieh.com
email
follow

回首2024·人

前言#

2024 年就這麼過去了。好像又是一年,好像又沒區別,一切如常。時間奔流不息。

想回望我眼裡的 2024 年,也公開我的看法,遂作文,從人、事、物、閱讀四個方面、四篇文章進行講述。

“人” 篇將敘述對身邊人的評估。在 “事” 篇則講述我周邊有記敘價值的事情和社會上的時事。“物” 篇聚焦一些值得注意的消費行為和象徵符號。

單純回顧自己的生活,對他人而言似乎是 “無趣” 的,不值得分享。唯有 “目中有人”,胸懷天下,一個人才可能寫出真正有趣的文字。

寫作和藝術,並非獨自的享樂。

#

人生活在社會之中,才稱之為 “人”。人在其中認識和改造自我,也持續影響他人。古人曰:“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史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唐太宗在某處說的?)如不比照他人,一人絕無全面地認識自我的可能性;通過兩相比較,引發對自我之長處、不足的思考。

以下是我對 2024 年印象深刻的若干位好友的評估。我希望從中窺見我對自己的反思和要求,否則淪為對他人的追捧和討好,有何意義呢?

莫比烏斯#

莫比烏斯是今年 “新認識” 的博友。以前曾接觸到他的博客,觀其內容認為是高冷的大佬。後來 2024 年通過 Cyrus 又接觸到莫的博客,發現自己得到 “認可”,名列其 “友鏈” 名單,又驚又喜。與莫私下交流,發現並非 “生人勿近”,反而對交流持開放、歡迎態度。莫見多識廣,深知自己的時間、精力、注意力有限,須把有限資源投入更具意義之事,維持和動態更新一定規模的社交網絡 / 信息網絡。一段時間的相處,莫亦師亦友,與我探討問題,傳授經驗,我受益匪淺。

Cyrus#

Cyrus 是今年新認識的博友。他是一位理工科研究生,其文字表達流露出對社會、對周遭事務的冷靜分析與獨特見解,想必學術訓練鍛鍊了理性思維。我們雖交流不多,但 CC 利用日程管理工具將事情分 “輕重緩急” 安排得井井有條,認真對待;雖忙於學業,對人際關係和主動社交的重視,令我印象深刻。綜合他的留學研究生身份,我認為他在未來必然取得一定成就,收穫自己的幸福。也期待 CC 寫下更多洞察世界的文字。

Rolen#

Rolen 是我在 “十年之約” 偶然結識的博主。他表示自己受人啟發而寫博客;博客是他觀察和分析世界、自我的方式,並以寫作促進思考。我覺得他 “公開思考” 的手段值得學習,這既是一種無私的分享,對同道中人的信號彈,也是對自我的鞭策。除了思考,他還會有行動方案並付諸實踐,這十分難得。Rolen 的文字展現了 “認真生活”、“以小見大” 的態度。或許他注定不會碌碌無為,或者不甘於庸碌 —— 永恆地探索世界,探索自己。

Yuni#

Yuni 是我在線上志願活動認識的女生。她出來工作多年,曾因被親近之人打擊而陷入心理創傷,後來通過讀書、親友陪伴和自我省察,終於翻越心中高山,步入新的人生階段。她是很善良的人;如鏡子般映照出人的自我覺醒的一種可能性:歷經磨難,在痛苦中痛苦地思考痛苦,得到答案。可惜線下交流後,我就被未說明理由地斷交了。

世界#

世界是較早通過 Minecraft 社區相關寫作而認識的網友。他人在海外留學,涉獵廣泛,與我分享了諸多個人思考和海外見聞,提供了寶貴的多元化、國際性視野。可貴的是,世界是自律、有目標、有規劃的人,把生命投入到自己設想的人生遠景;認真做好重要的事,力求完美,令我欽佩。我曾做過許多設想、規劃,但要麼缺乏路線圖、行動方案,要麼半途而廢,故自愧不如。世界還是罕見的給我帶來 “確定性” 感受的人:對自己是自信的,有影響他人的意志和行動能力。未來可期。

錦心#

錦心是我大學同校學姐。我們經常交換對某些人事物的看法。她在大學及畢業後持續學習知識和探索內外部世界,與我分享許多寶貴見解和信息。 她對外呈現出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陽光形象,也會不時覺察到內心的暗面。從錦心身上可以窺見現代人的矛盾的自我;生活壓力帶來的焦慮;不甘沉淪而奮起拼搏的勇敢與堅毅;老百姓生活中的 “小確幸”;戀愛中的甜蜜與依靠;對未來的隱憂和摸索。我眼裡的錦心猶如萬花筒,從中可以觀測到等候著我的未來的部分圖景,女生逐步成長為女人的過程 —— 一個人從相對不成熟走向相對成熟的人生歷程的現實案例,以及一個人如何被迫地和自覺地,面對和認識真實的自我。

一些反思#

莫比烏斯的背後蘊含著我對人際關係(社會網絡)和信息過載(信息網絡)的思索。近年來,我深切體會到,人不能無社交,社交圈不能如一潭死水般停滯;社交過多也不行,因為無法全部維護。莫管理社交圈的做法決絕而有效:既然魚和熊掌無法兼得,那就舍生取義 —— 舍棄已經過時、無用的關係,留下真正重要的人。做法雖顯無情無義,卻是自保之策、無奈之舉。前互聯網時代,人們無需顧慮維系成百上千的社交關係;現代社交媒體恨不得把天涯海角發生的、它們認為你喜歡的人、事、物推送給你,逼迫你了解對自己無關緊要或無足輕重的人及其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 好處是 “秀才不出戶,便知天下事”;壞處是剝奪了你的選擇權,把各類社交關係強塞給你,占用稀缺的時間、精力、注意力,干擾生活。同理,身處現代互聯網,海量信息流經個性化算法的管道,湧向每個人的面前,令人應接不暇、頭暈目眩。哪些信息有用、質量較高,哪些信息源更重要,等等事項皆需耗費資源進行判斷和篩選;閱覽大量信息也使人疲憊。以前我會礙於情面而保留一些停滯成長的關係,如今則慎重審視後再選擇留下或告別。人渴求思想的同層對話,而非不相往來的 “列表躺屍”。

Cyrus 的背後潛藏我對知識、進步的渴望,一種收放自如、從容自若的處事態度。把生活事項擺放至它們合適的位置上,不積壓,也不被它們牽著走,有序且分階段地完成它們。而我經常拖延重要的事情,至臨近結束才匆忙完成,結果自然很差,與預期相差甚遠。CC 還和線上線下的朋友保持密切聯繫,參加各種社交活動。或許這才是真正的大學生活。我羨慕這種緊密而有禮貌的社交圈,也顧慮對個人時間、精力、隱私空間的擠佔,十分矛盾。

Rolen 和世界的背後躲著我對懶惰的痛恨。他們在一次次反思中構建行動方案,而我仿佛胡適日記廣為人知的段子 —— 打牌、打牌、打牌 —— 正事不做,消遣娛樂甚多。然而真正的胡適是幹了正事之餘打了牌,而不是沒日沒夜地打牌。我樹立一個目標,或反思某問題後,常提出辦法,卻屢屢 “三分鐘熱度”,半途而廢;或並無落實的可能性。“應然” 和 “實然” 之間遙遠的距離啊!

Yuni 的背後是我對主題 “人生成長” 的關切。從幼兒長大成人,我一樣經歷過來自家長、長輩、同齡人的打擊和折磨。我走出來了,但許多人還在飽受困擾,或留下心理創傷。我時常在別人身上瞥見自己的影子。關愛他人,實則是關愛過去的、當下的、未來的自己。那么為何不伸出援手呢?有些人可能只需一點點幫助就能擺脫泥潭般的人生階段,否則要花上漫長歲月化解傷痛,甚至永遠停滯不前。

錦心的背後則是我對大學畢業後的人生的隱憂和焦慮。大學畢業確是人生的重要節點。今後的路走向何方、怎麼走好,仍是迷霧重重。社會需要大學生,似乎又不需要大學生。經濟蕭條,就業困難,畢業或即失業。遵守勞動法的企業著實太少 —— 胖東來在這暗淡星空上顯得璀璨奪目。這是對社會主義的莫大諷刺。另外,大學生,或稱 “知識分子”,社會又容許他們做何等真正的大事?抑或只是 “高素質勞動力”,“高級人礦”?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